2017年5月10日至6月3日,我校護理與健康管理學院15名同學以及學院的孫海濤老師赴荷蘭Terneuzen進行短期交流活動。此次是雙方沐鸣2第一次交流合作,當地老師十分熱情友好,在這幾個禮拜中,我們收獲了友誼,學到了不同的文化習俗,融入當地生活。在對中外護理差異上也產生了許多新的理解和看法。我們將從以上下幾部分來做出總結:
學習方面:在當地老師的介紹下,我們15個人被分成三組,五人為一組開始了三個不同地方的學習。每個禮拜輪流換地方來進行實習,實習地方分別是:1.ZorgSaam,當地的一家社區醫院;2. SVRZ,養老院;3. Tragelzorg, 機構(智力缺損的兒童)。第一個禮拜的ZorgSaam是當地最大的社區醫院,醫院老師提供了內科,外科,神經科和呼吸科等科室。每位學生選擇自己想去的科室並開始實習。首先,老師帶領我們去挑選護士服,這邊的護士服分衣服和褲子,相比國內的連體護士服,大大減輕了護理時行動的不便。接著,我們就被帶去科室見帶教,開始了一天的學習。每個科室的病房大約有15間房間。早上七點交完班後,護士們開始協助病人刷牙洗澡吃早飯。在這裏因為沒有護工和師傅,擦身等生活護理都由護士來做,提倡病人自己獨立進行生活護理,為了讓他們不失去生活能力。八點半左右兩名醫生和一名護士推著電腦車開始進行病人的查房。查房之後住院醫生需要對疾病發展治療過程予以記錄,並且在上級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、觀察方案的製定。護士的工作時間為每天早上七點上班下午三點半下班。醫院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護理,病房內墻上貼著病人家屬的照片,希望能夠給病人家的感覺。護士有很多時間跟病人接觸,護患的關系大大的提升了。護士推著病人去做各項檢查,檢查完後護士在把病人接回病房。在這裏,我們看了如何給病人打針,插導尿管和插胃管。對比中國的護理操作來說,無菌意識觀念都是一樣的。但這裏的護士有著更高的護理判斷力來幫助醫生做出判斷。醫院的運作主要靠的是護理人員,醫生只是每天去一次看一下自己的病人。整個病房沒有醫生在那裏值班,全交給護士管理,護士的責任很大,發現問題全要護士處理,對病人的觀察要非常仔細,對病人的情況要及時發現。護士與醫生主要是通過電話進行聯系,需要處理,打電話告訴醫生。第二個禮拜我們去了養老院,荷蘭為老人提供了很好的養老福利,無論是在居住環境還是生活方面都給人家的感覺。這裏的老人有些有意識障礙的問題,他們在完成日常活動(如穿衣服和洗澡)、上肢活動、走路、爬梯子時存在困難,但這裏的護工們還是很細心耐心的照顧她們。有時我們會跟老人們一起吃飯,玩鬧,還會一起做活動。每個禮拜兩三次會有醫生來觀察老人的身體情況。我們看到有的老人病人很嚴重了,詢問到“為什麽不送去醫院”,他們會回答道“死亡在養老院裏是很常見的,我們必須尊重老人們的選擇”。我們到了這裏才感覺到,原來死亡離自己這麽地近。我們現在正是做事沖動,揮霍青春,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年紀。而老人們的離去,讓我們明白了生命的短暫和脆弱,教會了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生活,有意義地過好未來的每一天。每天我們下班回家的時候,老人們就像送別自己的孫子孫女似的,眼裏滿是慈愛,揮著手,依依不舍地告別。第三個禮拜我們去了為智力障礙的孩子生活的機構。政府為這群孩子支付全部的開銷,等這群孩子長大後,也為他們提供融入社會的簡單工作。這裏的職工鍛煉他們,使他們在心理、智力、體能諸方面得到發展,最大限度地補償其缺陷,掌握生活中實用的知識,形成基本的生活實用技能和良好習慣。
生活方面:這裏的沐鸣2為我們提供了一所小別墅,每兩個人一間房間,開放式的公共廚房,遊戲場所,很符合年輕人的喜好。每個禮拜我們都會按照計劃表進行房間客廳廚房的打掃。在上海時,父母為我們做了很多事情,在國外我們得自己開始煮飯打掃衛生,獨立生活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。這裏的老師也為我們租了15輛自行車,每天我們都會騎車去實習。我們居住的地方處於這個地方的中心,超市購物場所離我們很近。每天下班後,大家都會一起去采購食物,日子過得很舒適。居住的周圍是托兒所,每天下午都能看到小孩開心的蕩秋千玩耍,負責老師說這個城市靠海為生,許多父母一個禮拜都出去航行,就把小孩托管在這裏。在飲食方面,就不得不提荷蘭人一天三餐的組成形式了,即通常由兩頓冷餐和一頓熱餐組成。
早餐的基本組成部分是面包,荷蘭人喜歡在面包上塗抹上可口的醬汁,例如花生醬、巧克力醬、芝麻醬等等,以增加面包的香濃口感。另外奶酪和冷製的肉類也是搭配面包的很好選擇,其味道香滑細膩,深受荷蘭人的喜愛。為了融入當地的飲食文化,我們大多數以面包為主,一個禮拜後大家都十分想念上海菜。
文化體驗:人們常把荷蘭稱為“風車之國”,荷蘭是歐洲西部一個只有一千多萬人口的國家。它的真正國名叫“尼德蘭”。“尼德”是低的意思,“蘭”是土地,合起來稱為“低窪之國”。荷蘭全國三分之一的面積只高出北海海面l米,近四分之一低於海平面,真是名符其實的“尼德蘭”。荷蘭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風帶,一年四季盛吹西風。同時它瀕臨大西洋,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國家,海陸風長年不息。這就給缺乏水力、動力資源的荷蘭,提供了利用風力的優厚補償。因為我們在荷蘭見到最多的就是風車,當地老師介紹這些忠實的風車在荷蘭的各個角落運轉。它們各個形狀大小不同,用途也不一。磨谷子、鋸木頭或是在海埔新生地控製水流。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,荷蘭的鄉村化生活別具一格。地勢平坦了,草地上的牛羊漸漸多了,路邊的民宅也更加緊密了。荷蘭民宅,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開放式的大玻璃窗。沒有大城市的喧囂和浮華,荷蘭人的生活節奏不緊不慢。城市街頭隨處可見年邁老人嘬著咖啡享受閑暇時光,中年人騎著自行車悠然哼起小調兒,年輕人背著運動背包結伴去運動。
參觀方面:當地老師在每個雙休日帶我們去不同的城市參觀。1.荷蘭人體博物館和萊頓大大學解博物館:在昏暗的光線中,在講解器的指引下,我們從膝蓋進入,在血管、細胞等體內組織的陪伴下進入腹腔,又在遊覽過如同迷宮一般的心、肝、胃、脾、肺後,進入大腦,並從口腔之中穿出。整個人體內設置了多處聲光電控製裝置,使我們身臨其境。例如,在口腔部分,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牙齒、舌頭、小舌和其他器官,還可以通過觸摸來感受口腔的不同組成部分的質感,並能感到這裏潮濕的環境。博物館通過全息圖、影像資料和其他互動方式來講解人體奧秘,融知識性和娛樂性於一體,提醒人們愛護自己的身體。2.我們還去了比利時的安特衛普,布魯日等,巧克力是比利時文化中極重要的一部分,到處可見琳琅滿目的巧克力。比利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比利時是一個很小巧卻非常精致的國家,雖然每個城市都隔得很近,卻有著各具特色的豐富“玩點”——不用總是在匆忙跋涉,卻可玩得很盡興。乘馬車或漫步在崎嶇的石板路上,街道兩邊都是中世紀古建築,那愜意的畫面一直讓我印象深刻。
總之,這幾個禮拜的交流讓我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,我們很感激沐鸣2提供了這樣的機會。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通過這樣的途徑了解國外的情況,不僅是教育的國際化,也增加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溝通和交流,也讓更多的人更了解中國。
出國交流是人生中很寶貴的經歷,他對於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都會有很大的影響。通過短期交流我們除了可以學習到國外先進的技術,領略到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,還可以體驗到國外豐富的文化和風俗,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。在以後的日子裏,我們會努力使自己更優秀,爭取以後獲得出國交流的機會,使這段時間裏的交流成為我們生命中一段精彩的旅程。